國家提倡至2023年初步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是的目前有機肥市場大熱,五花八門的有機肥產品充斥市場,老百姓難免選擇困難。

衡量有機肥品質好壞的標準,當然是有機質含量,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有機質的概念模糊,加上不良商家混淆試聽,各種莫須有的概念滿天飛,讓有機肥市場看起來水很深。今天小編就關于土壤、有機質的概念、組成及其與市場上的腐殖酸、氨基酸等概念的關系做一點分析,希望對廣大農友認識有機肥有所幫助。

20200627140206149.jpg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基礎

1、保肥保水性,是水肥的載體。

2、微生物的載體和能源。

3、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土壤結構體是各級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團聚成大小、形狀和性質不同的土團、土塊、土片等土壤實體。土壤結構體實際上是土壤顆粒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堆積、復合而形成的土壤團聚體。不同的排列方式往往形成不同的結構體。這些不同形態的結構體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況影響土性質及其相互排列、相應的孔隙狀況,進而影響土壤肥力和耕性。目前的土壤結構體包含片狀結構體、塊狀結構體、柱狀結構體、團粒結構體。

20200627349418064.jpg

20200627138274022.jpg

團粒結構體

是符合農業生產要求的良好的土壤結構體。是指在腐殖質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近似球形較疏松多孔的小土團,直徑在0.25~10mm之間,直徑〈0.25mm的稱為微團粒。團粒結構數量多少和質量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有機肥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土壤團粒結構體的形成,增加土壤中團粒結構體所占比例。

有機肥

有機肥是指動植物殘體(秸稈)、畜禽糞便等含大量有機物質經微生物分解腐熟,將大部分具有原始形態(樹葉形態)的有機物質分解、轉化成了失去原始形態的分子態、蛋白態有機物質,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多種復雜有機物、無機物的一類肥料。

有機質

泛指來源于生命的物質。有機質是大概念,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狀態:

(1)新鮮的有機物:指那些進入土壤中尚未被微生物分解的動、植物殘體。它們仍保留著原有的形態等特征,比如落葉、枯草、死蟲等。

(2)分解的有機物:經微生物的分解,已使進入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失去了原有的形態等特征。有機質已部分分解,并且相互纏結,呈褐色。包括有機質分解產物和新合成的簡單有機化合物。比如動物殘體分解成的蛋白質、氨基酸;植物殘體分解形成的木質素、纖維素、多糖、單糖等。

(3)腐殖質(對植物直接起作用的物質):指有機質經過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種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膠體物質。與土壤礦物質土粒緊密結合,是土壤有機質存在的主要形態類型,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85-90%。腐殖質不僅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而且對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學性質都有重要影響,是土壤肥力指標之一。腐殖質也是有機質中最為復雜的組分,以胡敏酸與富里酸為主。胡敏酸是一類能溶于堿溶液而被酸溶液所沉淀、大的腐殖質物質;富里酸是一類既溶于堿溶液又溶于酸溶液、分子量稍小的腐殖質物質。

黃腐酸

結構與富里酸相似,分子結構較小,有機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中也會產生一些黃腐酸。




市場上的黃腐酸要區分來源,一類是礦源黃腐酸,是從低級別煤(泥煤、褐煤和風化煤)中提取出來的,組成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芳香族羥基羧酸類物質;一類是生化黃腐酸,是從微生物發酵后的植物廢料中提取的,組成較復雜,除了芳香族羥基羧酸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糖酸類物質。使用效果生化黃腐酸要好于礦源黃腐酸,但是有害物風險生化黃腐酸要大些,必須明確生化物料來源。

腐植酸

其實就是胡敏酸,是動、植物的殘體,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和轉化,以及地球化學的一系列過程造成和積累起來的一類有機物質。